2017年美国骨科医师协会年会(AAOS2017)于美国时间3.14~3.18圣地亚哥会议中心在加州第二大城市圣地亚哥举行。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医生幸荣博士简要介绍了颈椎矢状位平衡参数的研究。让我们一起学习!
ccvideo脊柱矢状位平衡的研究一直很多,但之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腰骶椎,包括脊柱PI角(骨盆入射角),PT角(骨盆倾斜角)等关键参数。
以前的研究仅限于颈椎的矢状位平衡,包括颈椎的前凸角,C2、C7矢状位轴上的距离等。
颈椎的矢状位平衡与腰骶椎相似,腰骶椎下有骨盆,结构相对稳定;胸部入口颈椎由T1、肋骨和胸骨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
类比于PI角度会影响腰椎的矢状位平衡。董健教授的团队猜测颈椎矢状位平衡的影响因素(即颈椎矢状位参数)以及是否与颈椎间盘退化有关。
新的矢状位参数非常方便
3个新的参数测量方便,这为以后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打一个好的基础,仅需要颈椎侧位片:
T1倾斜角,是T1上板延长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
胸廓入口角,是的T1上终板中点到胸骨上缘之间的连接T1上终板垂直线之间的夹角;
颈倾斜角,是的T1上板中点与胸骨上缘连接,铅垂线夹角。
这三个角对应腰骶椎的几个角,骶椎PI=PT SS,颈椎胸廓入口角=T1 颈倾斜角。
正常和退变颈椎的三个参数区别
初步结果发现,两组人群的胸部入口角是基本稳定的数据,没有明显差异,可能是70°左右。
颈倾斜角和T1在退变组中,倾斜角明显小于正常组,在各种颈椎矢状参数中T1倾斜角相关性最明显,因此推测T1当然,倾斜角最有可能参与颈椎间盘退变的过程,这需要进一步验证。
矢状位参数指导临床实践
因为这项研究发现了正常人和退变人之间的发现T1倾斜角有显著差异,如果发现临界值,可以预测颈椎间盘的发生率,在门诊对患者的教育有指导作用。
此外,还有数据证明T1倾斜角-脊柱前凸角对手术患者的预后有很好的预测价值,但样本量不是特别大,下一步需要扩大范围来研究具体的临界值。
最后,顺便介绍一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学术周」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将于4月19日开始「中山骨科」学术周有四个亚专业的理论班和实践班,包括脊柱、创伤、关节和运动医学。希望同事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请点击关注丁香园会议主题:美国骨科医生协会2017年会议。丁香园将继续向您报告!
编辑:陈曦相关新闻
相关问答